乾隆四十八年_第二百七十一章 岛国攻略的前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一章 岛国攻略的前奏 (第4/8页)

   不过在出发之前,赵新还有几件事要做。

    他先是写了一封亲笔信,经过沈璇帮着润色,用钢笔誊抄的工工整整,找不出一个错字。然后,他将信转交沈敬丹,让对方回扬州接家眷之前,把这封信交给一个叫汪中汪容甫的人。

    赵新之所以会看上汪容甫,一是此人极有才学,但却没有出仕做官;其次就是此人自幼丧父,全靠寡母靠卖鞋抚养他长大,当过学徒工,中过科举;第三就是赵新小时候读过汪中的著作。

    当年赵新的父亲不知受到哪位同事的“煽动”,从单位图书馆找来一本《述学》,硬逼着赵新在假期里读完。在父亲的大巴掌加皮带的恐吓下,赵新每天读的生不如死;什么“王国大学”、“侯国小学”、“诸子之学”、“乡学”之类的,通篇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赵新只能一边查着字典,一边囫囵吞枣般的通篇背完。

    那时赵新的家离父亲的单位距离只有一墙之隔,于是赵新每背下一篇,就得赶紧跑到父亲的办公室默诵。

    为什么是“赶紧”?去晚了就忘了!就这样,错一个字还得手心挨一巴掌,然后回去重新背。那时候的赵新,每天揉着被打的通红的手心,晚上躲在被窝里骂的最多的就是这位汪中。

    时间久了,有些事也就渐渐模糊了。直到前些日子跟沈敬丹吃饭时聊起扬州的名人,对方提到一个叫汪容甫的家伙时,赵新才突然记起这个曾经被他骂了整整一个寒假的家伙。

    汪中的事目前还算是赵新的私事;公事上,北海镇在现有的小学之外,在八月底又开设了三所专科学校。赵新出席了三所学校的奠基典礼。

    第一个是归属民政部门的技工学校。虽然北海镇和富尔丹城两地的农机组规模已经超过了一百人,可依然达不到大规模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