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9章 不惧骂名,季风起 (第3/4页)
在朝堂因为内阁人选起风波之时,数千里外的福建,也起了风,东南季风。 季风起,便又到了出海的时候。从福建沿海发船,借着季风北上,半个来月便能到达日本。 晋安镇,已经成了皇家海贸商行的大本营,几十艘三桅海船停泊在镇外海湾,上百艘小船来往码头和大海船之间,给海船运送补给货物。 普通的海船载货少抗风浪能力差,三桅海船才是海贸的主力。 覆灭了泉州商帮以后,李彦直手中的三桅海船有二十多条,再加上郑芝龙手中的船队,共有三桅福船五十多艘,这么多大海船,绝对是东南沿海第一势力。 但船只虽多,却没有那么多的货物可装。 覆灭了泉州商帮后,虽然福建的其他商帮再也不敢和皇家海贸商行作对,但暗地里的抵制却一直存在。比如控制货源,不给皇家海贸商行供货。 明末的海贸及其发达,已经成为了一个完整的链条。拿生丝绸缎来说,养蚕的蚕农,缫丝作坊,织绸作坊,收购生丝的坐商,海贸的海商,是一个完整的链条。 蚕农从一开始,便和开缫丝作坊的士绅商人签下合同,把收获的蚕茧卖给缫丝作坊,而大丝商则早早和缫丝作坊签下合同,买下他们的生丝,或者自己装船运往海外,或者直接卖给海商。 其他行业如棉布、茶叶、瓷器也是如此,整个链条都控制在士绅们手里,内地的士绅负责生产,沿海的商帮负责收购,海商负责把货物运往海外。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