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3章 (第2/4页)
阿父的板子了。但没关系,王义想,他也十六岁了,可以下田做活了。这次要是没过应该差得也不多,他一边下田干活一边继续学继续考,苦肯定是比现在苦,但只要考过了,一切就都值得了。 在轵道亭仿佛草台班子一样的考试举办时,咸阳城内,少府也在组织考试。 参加的人都不是白身,而是少府系统里的小吏,以农官居多,分了好几个考场进行。 他们考的内容也更复杂,可自择一科,或是律,或是农,或是工,或是水利医药,或是衣冠礼仪,不一而足。工农考的也并非只是技术,还包括了管理,都是少府精心选的实例加以改编的题目。 与轵道亭考试相同的地方,在于量都很大,但考得更细。 陈利也来参加考试了,他是农家弟子,当然选的农科。对他来说这却不难,因为大篇幅考的就是如今少府在主推的新农业技术。 包括马铃薯、红薯的耕种,包括冬小麦与水稻和玉米的轮作衔接,包括肥料的制备和施肥要点,不一而足。 陈利不但从头到尾参与过新技术的试验,更是负责过在轵道亭的推广,此时写来一挥而就,几乎不费什么脑筋。 但报名参考的还有些人并没有这经历,做起来就为难了,只能将自己熟悉的那部分做完,剩下的凭着背下来的理论和旧有的经验推断。真正瞎蒙一气的倒是不多。 两场考试结束后就是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