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_第185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5章 (第1/4页)

    “不错。”杜如晦想起收获的时候,仍是满满的惊叹,“我以为与芋艿相仿,没想到起出来有两千多斤。这还不算,我看重的是在沙碱地上种的那些,竟然也有七八百斤的产量,这就不简单了。”

    马铃薯和红薯不受皇帝看重,所以李世民并没有为了育种而全选用肥沃的地块,而是弄了各种土地作试验。房杜二人是看着这两种块茎类的作物种在山坡上,种在下等田里,种在旱田里,长得那发育不良的样子让他们担心绝收,结果收获时还有这么多。

    芋艿是如今的救命粮,产量也很高,口感还细腻,但它有个缺陷,需要高温湿润的环境,最好是在水田生长,这限制就太大了。

    红薯也不耐冻,可马铃薯不但不需要湿润,它连高温都不需要。虽说这一点两人还未亲见,但他们相信李世民。

    可以种旱地,可以种山上,可以种沙壤土,可以承受得起突然的干旱,可以经得起忽如其来的降温。还有比这更合适的度荒粮么。

    更何况芋艿一年也就种一次,它能在春、秋种两次!

    不过也有个麻烦。房玄龄和杜如晦分吃了那个小红薯后又回来剥花生,他这次不急着吃,先耐心地剥,剥一小堆在盘里慢慢拈入口,道:“麦稻和玉米的种子已经有人来要了,准备在自家庄园广种。这方面不用愁,二郎让人学的技术,他们自然会叫人来学。但马铃薯和红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