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八五章 一个朋友) (第6/7页)
把整部小说看成一个整体,少了交换国土的这部分,小说的科幻性并没有减弱,但是多了这部分,整体的流畅性就下降不少。” “咱们从戏剧性的角度来看,这部分除了突兀,就是突兀,它有戏剧反转,却没有戏剧合理性。” 于东昨晚看到接近两点才把《超新星纪元》的稿子看完,看过之后他发现,这篇稿子跟后来出版的《超新星纪元》可以说完全是两本书,很多内容都不一样。 其实于东可以简单地将出版的那版《超新星纪元》内容给刘慈新点出来,告诉他这里该怎么处理,那里又该怎么处理。 但是于东没有这样做,一方面这样程度的指点有些过分了,很容易引起刘慈新本人的反感。另一方面,他觉得既然是刘慈新的书,还是交给刘慈新去动把动吧,也根本不需要自己这样揠苗助长。 应该相信刘慈新,他是有这个能力把书写好的。 所以于东只从文学和科幻两个角度聊了聊这本书。 文学这块,于东是专业的,说出来的东西,有很多刘慈新也听得云里雾里,不过即便只听懂其中一部分,他也依旧感觉非常有用。 特别是关于戏剧性的解读,让刘慈新豁然开朗。 他之前写小说的时候,总感觉有些地方很别扭,却又不知道问题是什么,现在听于东说完,他终于知道病根在哪儿了。 其实于东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指导刘慈新写小说,而且还是科幻小说,但是如今的刘慈欣确实还很稚嫩。能看得出来,他有想法,但是表达还不够成熟,没有体系。 甚至你可以在这本三十万字的小说里面发现,前面跟后面的写作风格都有变化。 这就是写作风格不成熟的体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