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九三章 礼物 (第5/6页)
力气,最终也只能找到这两百多本书,但是据于东表叔李纪雍所说,常先生家应该有一屋子的书。 能给人“有一屋子书”的感觉,保守地说,也要有个三五千本书才行。 这么看来,这些书绝大部分都已经丢失了。 于东有些失望,但也有些庆幸。 失望的是常先生的那些书并没有全都保存下来,只留了这么一点,而庆幸的则是他们找的还算是早的,如果再过上几年,连眼前的这些书恐怕都没有了。 他没急着把书翻开,而是先找了几本印章比较清晰的研究了起来。 看了大概十四五本,他发现,这些印章基本上就两种。 一种是“常怀英”,另一种是“静居主人”,都是阴刻的小篆。 常怀英应该就是常先生的名字,而静居主人则可能是他的自号。 随后于东又一本一本地将箱子里的书全部拿出来,在客厅里面摆开,最终让他找到了第三个印。 庆幸的是,这唯一一个第三种印还算比较清晰,能够认出来,是阴刻小篆“英平”二字,这很有可能就是常先生他夫人的名字。 留有“英平”二字的是一本屠格涅夫的《前夜》,文化生活出版社民国三十七年出版的,译者是丽尼。 丽尼原名郭安仁,是三四十年代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位散文家。于东对这位散文家的印象是,他的作品充满诗意,却缺少叙事。 这一点丽尼自己也知道,他在《百夜》就有写到,他认为自己在讲故事上是一个比谁都拙劣的低能者。 于东翻到这本书的后面,才知道为什么独独这本书会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