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流文艺时代_第三七一章 非常适合拍电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七一章 非常适合拍电影 (第2/9页)

化的话,那么十个笑点里面大概有一个是这样的情况。

    刘雨昆笑着说道,“这不仅仅是文化的差异导致的,其实里面有些笑点,即便是中国人来看也未必能够领会。”

    “为什么?”卡拉格满脸疑惑,“那这些笑点是为谁准备的?”

    “是为一些了解中国文学圈——或者说了解YU朋友圈的读者准备的。”

    说着,刘雨昆拿出一个本子,“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其中一些比较关键的点,比如主角的名字。”

    “主角的名字也是个点么?”

    “当然,你们听我解释完就知道了。”

    刘雨昆在本子上写下“毕东华”三个字的拼音,继续说道,“你们都是YU的老读者了,应该对中国人名的结构多少有些了解。毕东华这个名字其实是三个独立的汉字,而每一个字就代表一个人。”

    “毕代表毕飞雨,就是《慌乱的指头》的作者……你们有些人可能不知道这本书,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这本书跟YU的《向西》是在一套丛书里的。”

    “我知道,我知道。”卡拉格举手,“这套丛书我都看了,这个《慌乱的指头》里面都是些短篇,非常有意思。”

    刘雨昆点点头,问:“那你知道这套丛书里面还有哪些书么?”

    “还有YU的《向西》,另外一个作家的《活着》。”

    “没错,毕东华这个名字的第二个字就代表YU,因为YU的中文名中就有东这个字。第三个字,就代表《活着》的作者,他叫余桦。”

    “原来一个名字都有这样的讲究啊。”

    刘雨昆笑道:“这还没完,刚才我们讲到《活着》的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