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零七章 道家,不,上古史家 (第3/4页)
后越来越疏远。 而且从西周末年开始,周王室即已经无法从东方的封国里定期收取经济产出,来强大自己削弱封国了。 同时周朝本身也在分封王室领地,周王室自己的实力,也因为内部的小分封变得越来越有限。 等到烽火戏诸侯造成的戎狄侵略,让西周变成了东周,各个诸侯国也都看到了周王室的虚弱,纷纷开始了某种程度上的独立,这也就是春秋五霸地位的由来了,诸侯取代了王室,要不是这个时期周王室分封出去的姬姓诸侯还有不小的力量,战国时代都可能会提前到来。 所以,熟悉了这一过程的史官们意识到,即使是周人也很难以永久获得天命的垂青,在王朝的兴亡之上,还有更高级的概念----大道在起作用。 所以和普通的士大夫相比,周代史官们更具有世事无常,事物善于转化的认识。 比如晋献公的史官史苏,在晋献公讨伐骊戎得胜之后就得出了“胜而不吉”的论断。 一判断来源于晋献公贪恋女色。结果晋献公的戎狄妃子骊姬通过干政,一度给晋国造成了巨大的混乱。 这一判断本身就很有“强弱转化-祸福相依”的特色。 而且史官在这个是活还兼着天文历算的工作,何时进行某种农事,何时出兵征战能不干扰经济生产,都是他们需要观测天象得出的结论。 而这些东西全都是后来道家的玩意,只不过有了不小的变化。 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