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零零章 黄袍加身 (第2/4页)
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 赵光义说:“国家之守,在德不在险。” 其实,赵光义所说的“德”是他已经收买了开封府的大小官员,成立自己的一套班子。如果赵匡胤执意迁都,那他所有的心血都付之一炬,胎死腹中。 随后赵匡胤没过多久就死了,在之后就是大家都没有听说过的金匮之盟出现了,而这个东西除了那些当事人,就只有已经和赵匡胤闹僵的赵普见过了,而这个时候因为赵普的贪污和谋私,已经不再是宰执了,他已经被罢相了,而在赵光义上位以后。赵普再次成了宰执,等到赵普死的时候,赵光义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封韩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 所以大家都觉得这里面有着很浓厚的阴谋气息呀,再加上熙陵幸小周后的那些画卷,以及赵光义对自己起居录的修改,这些都是与问题的,要知道最初版本的宋太祖起居录上是没有任何关于金匮盟约的记载的,这个记载的出现食杂赵光义等级以后,那时,当时的起居注院所编著的起居注,必须先送赵光义审阅后,再交给史馆入档,所以赵宋的史料是最有问题的。 两宋特别是南宋赵构时期对民间文人及大臣私自著史的查禁是非常严厉的。特别是赵构时期焚毁了很多私人所著的史书,这点在《靖康稗史笺证》就有明文记载。 宋代皇帝改史在学术界已经是板上钉钉公认的事实! 而这些东西都是从赵光义开始的,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也就一直都不是太好,所以赵恒才对这些事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