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二十八节 第一次主持廷议 (第3/4页)
相反,恐怕会厌恶这样的行为。 要是以后人人都效仿张释之的行为,那这天下秩序,岂不是要乱套了? 上下尊卑还要不要,人臣伦理还讲不讲了? 这么一思考,刘德也明白张释之前世为什么非但没有论功行赏,反而被长安厌恶,刘德就记得,当时,张释之软禁了刘安后,他的父皇第一时间不是马上嘉奖张释之,而是立刻命令曲城候蛊捷率兵进驻寿春,打着救援的旗号,接管了张释之的兵权,等同于解除了张释之的一切职务。 于是,随后张释之迅速病情加重,几个月就死了。 这么想着,刘德就叹了口气:“恐怕刘安最后也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反而是张释之,要被责罚了!” 道理很简单,刘安实际并没有真正的举兵造反,不过是口头上说过那样的话。 没有实际的谋反罪状。 本来,这样的话,一般的诸侯王也是必死无疑,即使不死,也要被贬为庶民。 但是,刘安不是一般的诸侯王啊! 他老爹刘长死的那么惨,就算是为了先帝的面子考虑,也得给予优待,至少,不能让天下人觉得,刘氏这是借题发作,打击报复,秋后算账什么的。 更何况,即使不考虑这些问题,也要考虑刘安的两个弟弟怎么想。 衡山王刘勃与庐江王刘赐,这两个诸侯万一要是觉得朝廷想对他们下手,马上起兵,联络吴楚,这等同于使得吴楚立刻就能循江淮而上,进逼齐赵、荥阳,威胁雒阳。 一旦局势发展到那个地步,现在,老实的齐赵诸侯,恐怕也会不安分起来。 正是这些问题加在一起,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