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134 章 移风易俗 (第4/11页)
基本都是看不到的,甚至还有些孩子,分了家产之后,嫌弃分得不公,便直接将所得财物变卖成筹子,行囊一收,背井离乡去其余地方工作——这意思也很明白了,以后老了有事自然是指望不上了,除非他在外地混不下去,灰溜溜地回来了,那或许还能见到几面。 而在长子这里,却又觉得自己得的少了,自小便承担起最多的责任,帮着父母把这个家扛在肩上,结果得的还没有买活军没来之前,按老规矩的那样多,心里要说完全没有怨言也是假的,对老人的照顾和孝敬,也就没有从前那么精心,更有甚者,还因为要照顾老人,不能调动到外地工作,因此产生怨言,甚至家庭失和要闹离婚的也不少见。 古人不喜欢分家,是有道理的,分家以前,不论彼此心中多少意见,框子在这里,总能维持下去,一旦分家,则亲戚情谊荡然无存,甚至反目成仇互相举报的都不少见。这种事从古到今不曾断绝,只是现在因分家时间提前了,老人不能一闭眼一撒手,眼不见心不烦,而必须要承担了分家的后果。因此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中——从各种角度来说,后代们都是希望分家的,也应该尽早的分家,但这无异于是对老人的一种压榨,老人本人很不喜分家后晚景凄凉的未来。 这种时候,徐地主和张老丈便又隐晦地怀念起从前了——尽管现在什么都好,但从前的世道,是很注意维护家长的威严的,平时什么事都不管,装聋作哑的县衙,也会对不孝案极为关注,而整个社会上,从族老、乡贤再到街坊邻居,都会自发地维护着孝道的重要性,不尊老是很严重的罪名,不分家是兴旺的表示…… 但买活军来了以后,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