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下 (第11/12页)
太和四年,(董昭)行司徒事,六年,拜真(司徒)。--《魏书董昭传》 比如王晓毅在《论曹魏太和浮华案》一文中勘定为“太和年间”,而柳春新在《青龙浮华案》一文中勘定为“青龙年间”。 当然,无论是太和(227-232)还是青龙(233-236),均为魏明帝统治期间,只是关于具体案发时间有意见牴牾。 浮华案是一个庞杂繁复的专题,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涉案人员多,区区数千字,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着重论述十五党徒的具体名单。 从可见的史料来看,有十三人是基本可以确定的; 另外两人(司马昭、傅嘏)则作为推测目标,诸君可自行去粗取精。 当然,由于正始年间(240-249)的曹马党争,导致后世学者,存在某些质疑,认为何晏、丁谧、邓飏等曹爽党徒,可能未必参与浮华,而是遭到司马氏的污蔑。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当然,从可见的史料看,何晏等人党附曹爽是真、遭遇污蔑是真、但参与浮华也是真。 从浮华十五党人的雅号,即所谓“四聪”(亦写作四窗)、“八达”、“三预”来看,与东汉名士“品题标榜”一脉相承。 彼时所谓的“马氏五常”、“荀氏八龙”、“司马八达”、“颍川四长”、“神君”、“八顾”、“八及”、“八俊”、“八厨”等雅号,实际就是名流之间互相戴高帽、抬轿子,利用舆论力量来“左右朝局”的朋党行为。 关于上述人物,在《后汉书党锢列传》、《世说新语德行篇》中有大量记载,不再赘述。 客观来说,通俗来讲,就是互相吹! 这就是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