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_六百六十三 战前日常(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百六十三 战前日常(上) (第1/4页)

    萧如薰在缅甸的三年,也是北方灾害频发的三年,也是中原人口往缅甸大规模迁移的三年。

    最开始,这项政策被广泛质疑,缅甸移民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在朝廷的讨论焦点并不是这项政策本身的合理性,而是遭灾的流民到底愿不愿意相信他们可以去缅甸求活。

    就萧如薰提出来的那些条件,什么土壤肥沃,千里沃土,就是一片蛮荒无人开发,若有人口开发,或可在数十年之后成为一片新的乐土。

    说实话,就这种说辞,官场上的人根本就不相信,什么千里沃土土地肥沃,凡是不能放在眼前的肥rou他们通通的不相信,也不愿意去理睬,但是把灾民转移到缅甸却的确是他们所梦寐以求的。

    这些人转移到缅甸之后,就不会对中原造成隐患,不会出现饿肚子之后揭竿而起造反的,也不会出现打砸抢烧的,对基层官府和地主是极其有利的,而且这项政策万一有效,那么以后他们再想兼并土地就可以少考虑一点后果了。

    反正出了事情就往缅甸塞人就好了,反正那蛮荒之地怎么能和中原江南的膏腴之地相提并论呢?把这些多余的流民当作负担全部丢走,剩下来的才是有效的纳税民不是吗?

    经过袁黄和萧如薰的计算,缅甸的那一大片土地,若要完全开发,少说要八百万至一千万人,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断接受来自中原地区的难民以填充人口,这项政策被广泛接受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从那时候开始,每个月都有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的难民被从中原转移到缅甸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