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宫廷悠游岁月 第66节 (第6/11页)
朝逼仄了许多。 再等到郭敞的父亲称帝,主要就是填充殿阁了,扩建倒是没做多少。主要是开国皇帝,忙着真正实现大一统,本身就对这件事不大上心,还要表现简朴...于是就这样了。 所以,郭敞继位之初就得面临皇宫不够威严壮丽,甚至不大够用的问题。此时又因为国家休养生息,修一修皇宫不算什么,修缮与扩建便没有停过——修皇宫这种事,既然皇宫不够用,那就必然是要做的,晚修不如早修。 至少郭敞这一代修起来花费还可控,真的让子孙去做,又不知道要花用多少民脂民膏了。不然难道真的指望日后的国家子孙都是节俭的,都知道生民不易,宁肯自己住着不方便,也不要搞钱修皇宫吗? 这个道理郭敞明白,前朝诸公们也明白。所以在扩建皇宫这件事上,他们也没有卡太多。而郭敞回报他们这份配合的就是,这上头花钱会做预算,基本没有超过预算...这也算是君臣之间默契的典范了。 大燕皇宫最近,也是最大一次扩建是向西走的,这主要是因为当初靠西征地简单方便——那里原本住的都是勋贵。 赶走平民建皇宫什么的,即使给拆迁费,史书上也很难留下全部细节,最后难免变成一桩罪过。而且上面怎么说和下面怎么做是两回事,这时候的基层搞拆迁,即使是皇城根下,皇帝眼皮子底下,也不敢保证会规规矩矩呢。 所以,比起赶走一大堆就近住着的老百姓,征收少数勋贵的住宅要容易的多(勋贵的府邸占地面积大,征收的‘户数’自然少得多)。因为勋贵一向对皇家的配合,这种事基本上叫勋贵们开个会、说一声就成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