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悠游岁月_宫廷悠游岁月 第5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宫廷悠游岁月 第51节 (第10/11页)

不存在烹茶的时候敲掉茶饼一小块,剩下的还要放回去下次接着用的情况了,一次就能用完,避免了茶饼接触外界,吸收潮气。

    “...听说如今有人为了存茶,还会用火烘焙,三两日一次——不过此法有些险要了,一不小心便会烤坏了茶,倒是得不偿失。”素娥也顺着郭敞的话,聊起了如何保存茶叶。

    说起来,此时的茶叶是没有炒制的过程的,用蒸的方式杀青就是了。相比起来本来茶叶内留存的水分会更多,保存期自然不如炒茶。这大概也是炒茶渐渐取代茶饼的又一原因...作为一款行销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商品,保质期可太重要了!

    即使是运输便捷、保鲜储存手段很多的后世,商品的保质期也是它们能否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一份子的关键因素呢。譬如水果吧,为了让‘保质期’能长一些,大家实际吃的都是没有完全成熟的果实。更不要说,种植时的取舍了,那时候就宁肯要便于运输,而不是那么好味的品种了......

    “‘焙法’么?朕似乎也听说过,这样倒是能叫藏茶度过梅雨,只是...朕尝过那样存下来的茶,滋味反倒没那么好了。”郭敞摇了摇头。

    这个素娥倒是知道,无论是炒制的茶叶,还是如今的茶饼,都不是越干越好。它们其实有一个最佳含水点,更干或者更湿,风味都不会那么恰到好处。

    “的确如此,所以只要收起来时烘焙一次就够了,然后就密密封好,藏在高处。”素娥说的是烘焙和密封结合的办法,即历史上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总结的‘藏焙’法。这时应该还没有,或者已经有人这样做了,但没有被总结出来,流传出去。

    “如此效验好么?”郭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