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_第546章 爹,要不让长乐当储君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6章 爹,要不让长乐当储君吧 (第1/4页)

    哪怕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在门阀世家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当中,你猜猜这个民是谁?在他们的教育当中,这个民就是门阀世家自己。

    你以为他们对外宣传自己是贵族吗?不,他们对外宣传自己也是民,皇室一些不利于他们的改革,反对的永远都是与民争利。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教育的最终解释权在他们的手上,很多先贤的思想其实是不错的,但是后人怎么解释,这些先贤可是管不了的。

    站在后世的角度来说,你从古代的很多理论里面,几乎都能找到跟现代思想接近的,但是为什么古代封建社会能绵延那么久,其实就是跟教育的最终解释权有关系了。

    当然书籍的教育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教授这些人老师的言传身教了。

    有句话说的好,先生是学生的镜子,而学生是先生的影子,就是这个意思。

    这也是为什么李恪要建设学校的原因,不仅仅是没有了门阀世家大唐缺少官员的原因。

    教书不应该只专注于教书,而是在教人做人,学习不应该专读书,而应该学习人生之道。

    李恪可以改变大唐的制度,改变大唐的科技,改变大唐的一切,但是在他李恪死了之后,大唐还想能够延续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这些思想同样根植在大唐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心中。

    这才是让大唐强盛的根本道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思想的火炬永不熄灭。

    就像是李恪名下悦来商行的那些成员一样,李恪影响的看似只有悦来商行的成员,但实际上,他们的家人同样一直都在潜移默化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