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 尝试改良 (第7/10页)
行。因为根本没办法考察到底哪些是民户自愿、哪些是被强制摊派的。 官员们强制摊派后,完全可以说是民户因为还不上借贷而撒谎,说自己被强制摊派了。 而且,为了确保新法的效果,王文川也必然要给这些官员们划定指标。 青苗法完成了多少业绩,要作为官员的考核内容之一。 从动机上来看,业绩考核当然是必要的,否则如何确定哪些官员在办事,哪些官员在阳奉阴违? 那些旧党搞非暴力不合作,不推行新法,只有用业绩考核才能揪出来。 可问题在于,一旦考核,官员们就必然会层层加码。既然以青苗法的收益为考核标准,官员们就肯定会强制摊派、暗中提高利息,这样才能显得自己业绩突出。 不管定多少利息,这些官员总能想办法突破。 那么能不能改变考核标准呢?不单纯以收益为标准,而是综合法条执行的准确度、民众口碑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这显然又完全不具备可行性。 楚歌思前想后,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这20%的利息,不管降多少,都没意义。 因为哪怕定1%的利息,官员们也总有办法给它提高到100%,而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王文川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也是新法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楚歌思前想后,决定才用更果决的措施。 “既然不管利息降到多低、都有可能被这些官员给暗中抬起来,那我干脆强制规定,发放无息借贷! “这么做,至少有三个好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