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第300节 (第6/6页)
年的参与,城里呢?是不是也会需要更多的人才?” 段书记眼神微闪。 赵柯问道:“您有关注近两年报纸的变化吗?” “怎么?” 赵柯意有所指道:“养猪专业培训,各种作物的培育,各种技术壁垒需要突破,人才高度缺失,培养小孩子是来不及的……” 教育是有成本的。 一个学生小学、初中、高中念下来,金钱且不说,这个时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补充的。 所以,从投放到乡下的知青里进行选拔,补充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几乎没什么悬念。 段书记沉默,上面的角力,到下面就是各种政策的变化,他和吴主任其实敏感地察觉到一些,否则不会支持赵村大队搞合作社。 而赵柯并没有深入说这个问题,继续说盖章的事儿。 “知青想回城无可厚非,可是他们抛家弃子,对被抛弃的另一半和孩子不公平。” “就单说我们大队两个知青的孩子,一个女知青离开,孩子生病烧傻了;另一个,就是我要寄信这个男知青的孩子,他mama进城找寻无果,回来就病倒了,家里的父母也因为这事儿早早没了,孤儿寡母,没有人上工,吃饭都得靠大队的救济,孩子还没有灶台高就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去年八岁也没能入学。” “这还只是我们大队的例子,我们大队会无论如何会想办法照顾困难的社员,但如果有些大队无力照顾呢?他们会面临怎样的境地,可以想象……” “想回城,他们可以想办法,可以等,因为吃不了辛苦耐不住寂寞,就找了村里的人结婚,结果一有机会,拍拍屁股就走,哪有那么好的事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