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妇女主任_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第24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第242节 (第4/6页)

春耕。

    比较麻烦的是稻田地。

    试验田一批下来,种子就运回赵村儿。

    北方四季分明,种水稻需要提前育苗。

    赵村儿大队只有理论,没有实际经验,全靠摸索。

    村外的大库是现成的暖房,余三舅带着全家做了一堆高十厘米的育苗盘,为了提升空间利用率,又做了高架子,将苗盘一个一个摞在架子上。

    也为了这些金贵的玩意儿,天气都暖和起来了,也没断了大库的火。

    白天人进大库待十分八分的,就热得冒汗,待不住,扫盲课暂停,木工活儿也都转到了室外。

    赵新山紧张稻苗,每天都要拿个尺子,去量一下苗,时刻关注长势。

    差不多的时间,傅杭带几个年轻力壮的青年,在稻田地架起一个个龙骨水车。

    全村都忙得很,暂时没时间搞七搞八。

    其他社员回家还能休息,有些人力气活儿忙完,还要忙文活儿。

    有一些社员保持学习的习惯,有一些社员要准备月中的培训选拔,有一些就是纯干活儿,比如队委会,比如个别知青。

    赵柯每天傍晚收工,灰头土脸地回家,洗干净换身衣服吃完饭,就在家加班,几乎天天有人来找她。

    刘兴学和邓海信挤出空闲的时间,终于画出酸菜厂的第一版设计图纸。

    他们在这方面都是初学者,画出来的图纸比较稚嫩,不过标注清晰,起码赵柯能看懂。

    她提出了问题:“我看图纸上有一些区分,加工厂房、仓库、食堂……这个划分是不是有些笼统?酸菜厂进行酸菜加工,服务对象是‘酸菜’,你们这个设计的结构,确定符合腌酸菜的每一个环节吗?”

    赵柯真正要问的是:“腌酸菜的具体流程,你们清楚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