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1章忽必烈出兵 (第1/4页)
忽里勒台大会上,窝阔台提出了灭宋八策,大会结束后,窝阔台立时就开始了南侵的准备。 八月中秋刚过,耶律楚材就前往西安,并派出两路使者,分别去襄阳和成都,责问史嵩之和赵彦呐为何犯境。 三年前,拖雷率领大军,强行借道宋境,兜击金国,大败金军于三峰山。 蒙军借道过程中,击破多处宋军,让四川和荆湖方面,对于蒙古大军南下深感恐惧。 赵彦呐等人,面对蒙古兴师问罪,内心极为惶恐,而蒙古使者则按着耶律楚材之策,趁机表示和谈一意。 一时间,赵彦呐和史嵩之立时觉得事有转机,向临安上书,请赵昀罢免郑清之,同蒙古讲和,以免大宋遭受大祸。 在耶律楚材假意议和,拖住四川和荆湖之际,忽必烈再次授命,抵达金中都,调集兵马钱粮准备,进攻山东。 这次蒙古的策略,乃是拖住四川、荆湖之军,离间南宋与赵泰,而后集中兵力以雷霆压顶之势,先击败山东之军,再围汴京,最后饮马长江,一举灭宋。 九月初,忽必烈抵达中都,召河北、河东两地汉军世侯,塞上汪古部、契丹诸部首领,向金中都集结。 九月底,来自两河的汉军,以及塞外的各个部落的首领,便齐聚于城外,商讨灭宋之事。 在城外中军大帐内,坐着征调过来的各族将领,以及忽必烈帐下的心腹幕僚。 山东是块硬骨头,同时屡遭战乱,没有什么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